無人貨架、智能貨櫃、自動售貨機,誰才是新零售爆點?
馬雲爸爸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
零售界一時激起千層浪
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概念或技術的應用
使零售業的變革更加轟動
資本青睞、巨頭進軍
讓無人零售的概念被推到風頭浪尖之上
借着新零售的噱頭,一時間
各類智能零售終端,紛紛粉墨登場
無人貨架以入場門檻低、覆蓋人群廣等特質
曾被投資者認為是最接近夢想的模式
在去年狂攬數十億融資之後
無人貨架今年來可謂盛極而衰
風口來勢洶洶,去得也很匆匆
經站在風口上的無人貨架
眾多隱患問題集中爆發
如撤點、倒閉、裁員、閒置、惡性競爭等等
從目前無人貨架發展現狀來看
其獨立生存能力不高
因為缺乏對消費群體的分析
或者說大數據的應用
造成了貨架上搶手的產品時常斷貨
現貨卻不是消費群體的需求這一現狀
貨損率更是無人貨架的致命硬傷
.........
畢竟商業邏輯不能背離人性,否則可能就是一場炒作價值大於實際意義的試驗。
無人貨架的散場帶出來智能貨櫃的登場
智能貨櫃
從無人貨架到智能貨櫃,新零售的機會一直存在。
不同於無人貨架的粗放管理和運營,智能貨櫃力爭實現的是高效運營,減少貨損。
目前行業內主流的識別技術有以下幾種:
RFID(射頻識別):
以電子標籤為媒介的RFID技術,擁有致命性的缺陷:當標籤損壞或被用戶撕掉時,用戶即可免費獲取商品。雷雨天氣和液體箱內感應困難。
如果是一盒餅乾,用戶完全可以打開盒子後只拿走裏面餅乾,把貼了RFID標籤的盒子留在裏面,這樣便可免費享用。參考共享單車被惡意使用的情況,一旦無人貨櫃大量投放公共場所定然會被惡意使用。
據了解每一個RFID的商品條碼的成本是0.5元,這意味着只要採用RFID技術,無人便利店裏的每一件商品成本價便多了0.5元。
視覺識別:
該項技術的缺陷在於,用戶在購物時,識別系統的的計算速度明顯較慢,甚至有出錯的可能。
同時此技術對商品的大小、擺放、高度以及光照等環境條件均有較嚴格的限制,支持商品的品類也受限。
重力感應:
重力傳感器技術通過傳感器感應貨架上的重量變化,以此來檢測貨物被取走或放回的行為。
因該技術對於傳感器靈敏度的高要求,使得設備需要頻繁的校準維護;在面對重量相近的商品時,無法做到精準識別。
智能貨櫃型比無人貨架的方式是好一點,但是它距離成功的商業模式依舊是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。
在研究了以上各種無人貨架、智能貨櫃後我們不難發現:自助售貨機的商業模型要遠遠好於無人便利櫃。
自動售貨機
自動售貨機在國內產品創新日趨活躍,近年來行業商品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除傳統飲料、食品外,橙汁、椰子、大米、咖啡、盒飯、生鮮、大雜蟹、黃金、美妝等等諸多產品進入自動售貨機暢銷渠道,行業應用空間的廣度、深度在不斷的延伸。自動售貨機已成為快消品製造商的重要銷售渠道。
顛覆行業性價比的 智能掃碼售貨機
- 結算方式:用戶螢幕前選購商品,支付完成後出貨;
- 購物體驗:玻璃櫥窗充分陳列商品,掃碼支付自動出貨,價格明晰,不易錯亂;
- 偷盜成本: 防盜設計,商品櫥窗與取物口完全隔離,偷盜成本幾乎為零;
- 規模化:機器不受空間限制,沒有違建風險,擺放更加靈活,可隨意佈點,易成密度。
- 成本低: 大規模流水線生產,自動售貨機已從數萬元降至幾千元,門檻低,接受度高。
- 售賣商品廣: 彈簧、履帶、萬能貨道均可隨意搭載,售賣品種更齊全。經濟效益更廣。
佈局靈活、技術成熟、盈利模式清晰
不受時間、地點的限制,節省人力
方便交易、為24小時營業微型超市最佳載物